企业专利工作的核心原则,全在于依托专利建立、维护、巩固和扩大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围绕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培育,企业在专利管理工作中需要注重六大基本原则,即:战略协同配合、构建专利布局、优化专利结构、管控专利风险、长期维护演进、例行规范运作。结合我们这多年来奋战在专利工作前线的经验,我们认为在正常状态下的专利管理及规划工作的要点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掌握:
(一)注重战略协同配合的原则
注重战略协同配合,主要强调企业专利工作在战略层面上应当与其技术研发战略、市场运营战略保持协同一致,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有机融为一体化的企业整体战略。
究其实质,企业专利工作就是以现实或潜在的市场为目标,利用专利制度提供的法律保护及相关便利条件,对于有关技术、产品发明权衡利弊,在国内及国外主要市场目的国/地区申请专利,有效行使和维护专利权,以对抗其他企业的市场渗透和竞争。企业专利工作若要充分发挥此战略性作用,必须在专利工作与企业其他相关工作之间实现紧密衔接配合。缺乏其中任何一环或者某一环节衔接不畅,都可能影响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顺畅运行和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顺利达成。因此,理顺专利工作与企业其他战略之问的关系,实现相关战略之间的协同运作,才能既有利于发挥专利工作本身的作用,又能对其他工作起到支持帮助的作用。
进行战略协同配合,首先要求企业明确专利战略在其战略体系中的定位和作用,比如,是处于主导地位还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于围绕专利建立其商业模式的企业而言,专利战略无疑处于主导地位;而对于其他企业而言,专利战略相对从属于其他战略,重点在于基于专利为相关战略提供及时有效的业务支持。
进行战略协同配合,必然要求企业专利工作与其技术研发战略、市场运营战略保持协同一致。无论是企业专利工作业务重点的确定,还是人力、物力资源的配置,或是拓展业务的方向、评量业务绩效的标准,都需要以企业技术研发战略、市场运营战略的方向、重点和要求作为依据,做到随需而动、因重而重。
实现战略协同配合,还要求企业专利工作人员在业务操作层面上与企业技术研发部、市场运营部门、法务部门紧密协同配合运作。一方面,在专利工作全过程中,尤其是在专利挖掘、布局等关键环节,企业专利工作人员需要主动加强与相关业务部门的协同配合,必要时应联合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在相关业务需要专利部门提供支持的关键环节,比如研发方向选择、技术路线选择、专利纠纷应对等,也需要加强相互之间的协同配合。
总之,专利工作是否有效,并不在于专利工作本身,而在于其对技术研发、市场运营等相关工作是否有所贡献;同样,专利工作能否做好,并不取决于企业专利部门一个部门的努力,而决定于相关部门之间能否在战略上形成协同、在操作上密切协作。
(二)注重构建专利组合的原则
注重构建专利组合,主要强调企业应当通过专利工作的开展,逐步建立专利之间在技术内容、保护效果上具有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相互呼应等内在有机联系的专利组合,以促使对相关技术创新的专利保护强度大幅增强,强化企业固有的技术优势、弱化薄弱技术环节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显著提升企业与领域内主要竞争对手的博弈对抗能力。
构建专利组合,其依据和指引主要是企业自身的相关战略规划和竞争对手的战略动态。就前者而言,关键在于依据企业的战略规划建立与企业技术研发战略、市场运营战略协调一致的专利组合,以其重点为构建专利组合的重点,以其调整方向为构建专利组合的调整方向。就后者而言,关键在于准确判明主要竞争对手的技术和市场战略动向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补充、强化企业相关专利组合,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应对新一轮竞争的准备。归结起来,前者是基本依据,后者是主要参照系。
构建专利组合,需要坚持开放性构建专利组合的原则。在技术创新爆炸式涌现的新科技革命时代,任何技术进步都建立在此前长期、大量的技术积累基础上。当前,企业已经几乎不可能自行研发并拥有企业发展所需的一切专利,因此,必须以开放的视野、开放的方式来指导和推进专利组合的构建。首先,企业仍然必须坚持“以我为主”,重点立足企业自身专利建立专利组合。这种方式虽然耗时较长、短期难见成效,但主动性强、控制力大,是企业构建专利组合的基础基石,是治本之策。同时,企业还必须特别重视“拿来主义”,通过购买、获取授权许可、企业并购、企业联盟等多种途径和方式,有效利用外部专利资源为我所用。这种方式耗时短、见效快,但是相对被动、控制力较弱,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是企业构建专利组合必要而有效的补充,属治标之计。
构建专利组合还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要基于技术创新点构建基本的专利组合单元,同时要以专利组合为单位来形成专利组合体系。理想的一种状态是,企业的专利都处于组合之中,每个专利组合都能发挥明显大于个体作用以及这些个体简单叠加的作用。
(三)注重优化专利结构的原则
注重优化专利结构,主要强调企业在专利工作中要从相对宏观的高度,审视企业拥有的专利在技术分布结构、地域分布结构、时间分布结构等方面是否结构合理、配置均衛、重点突出、保护有效,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有重点地进行荤利结构的优化。
优化专利结构的着眼点在于“知天、知地、知己、知彼”,着重把握技术、产业、市场当前的发展重点、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竞争对手的动向。“知天”的关键,是要全面深刻理解国家相关产业和技术的培育发展政策,准确把握现有产业和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以及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并据此前贍性地优化专利组合结构。“知地”的关键,是要全面准确把握企业所处产业领域的市场竞争格局、竞争焦点和发展走向,以及相关技术领域的技术竞争格局、研发重点和发展走向。“知己”的关键,是要全面准确把握企业自身的技术研发战略、市场运营战略等相关战略规划,找准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运营等方面的重点、调整拓展方向、优劣势等,以强化自身优势的有效保护,并有效减小或消除薄弱环节的不利影响。“知彼”的关键,是要全面准确把握企业可能面临的竞争对手有哪些,尤其是可能直接竞争的竞争对手,以及相关竞争对手的优势及劣势,以有效进行封堵和反制。
进行专利结构优化,需要根据不同分布结构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在专利的技术分布结构方面,一是要体现对重点产业领域、新兴产业方向的倾斜;二是要结合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体现在共性技术、关键支撑技术、替代技术、改进技术、互补性技术、竞争性技术上专利分布的综合平衡;三是要体现对相关技术标准的专利安排;四是要体现从材料、工艺、结构、组装等角度对相关重大技术进行综合保护。在专利的地域分布结构方面,对于重点市场,要体现重点保护;对于目标市场,要体现前瞻布局;对于衰退市场或企业准备退出的市场,要重新审视企业的专利布局策略以及相关专利的转让、许可、放弃等事宜。在专利的时间分布结构方面,主要考虑哪些专利将届满,需要提前申请相关专利延续保护;哪些技术的生命周期较短,需要提前针对其升级换代的技术方向安排专利。
(四)注重长期维护演进的原则
之所以强调注重企业对其专利及专利组合的长期维护演进,是因为客观看来,技术始终处于升级演进过程中,市场始终处于发展变化过程中。这决定了企业专利组合的构建也始终处于构建、补充、优化、完善的动态发展过程中。甚至可以说,这种构建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停滞不前的专利组合,或许在过去的某一时段具有强大控制力,但终将被技术和市场的发展所抛弃、淘汰。专利组合的生命力,在且仅在于随技术和市场的发展而发展,而不断需要包含新技术、新需求的新专利的加入。
由于与技术和市场的发展相比,企业资源终归有限,能够用于专利工作的资源更为有限。因此,要使企业用于专利工作的投入产出最大化并可持续,必然要求企业形成具有新陈代谢功能的专利工作机制一方面及时补充符合产业和技术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的新专利和新专利组合,另一方面及时放弃或让渡企业当前及未来均已经不再需要的非战略性专利,以实现对其专利及专利组合的长期维护演进。
再者,在当前的市场竞争中,一些重要竞争对手往往在此前的“专利军备竞赛”中积累了大量的专利,形成了强有力的专利组合。在此背景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有效对抗强大的竞争对手,必然要求企业也拥有相当规模的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专利组合。而这种能够在竞争中有效发挥作用的专利组合,需要企业长期的积累培育,不可能一蹴而就。
企业在进行专利及专利组合的维护演进时,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有效维护演进的关键在于,企业应当尽可能先于社会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的明晰而进行,至少应当顺应技术和产业发展的趋势;需要特别注意的另一点是,进行维护演进的目的是为谋求和建立足以适应企业未来发展需要的专利优势。这主要是因为,技术的发展相对于产品投放市场而言,具有或多或少的提前期,而专利对技术、产品和市场的保护,客观存在完成专利审查程序所必需的一个滞后期。这就决定了企业当前申请的专利的真实用途,不在于对企业现时参与的市场竞争有所作用,而在于对企业未来可能参与的市场竞争有所贡献。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专利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建立、维护和巩固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企业进行专利及专利组合的长期维护演进的意义以及工作的出发点及落脚点,亦在于此。
(五)注重管控专利风险的原则
注重管控专利风险,主要强调企业在专利工作过程中要高度关注专利风险,采取有效举措将专利风险纳入管理范围,尽可能防范专利风险的发生,并尽可能减小或消除其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专利活动作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一种重要活动,无论是定位于防守,还是定位于进攻,其首要前提都是要在确保企业行为在潜在风险最小化、安全性最大化的基础上进行。因此,在企业专利工作中,应当高度重视专利风险的有效管控。
有效管控专利风险,需要重视“三全四早五环节”:
“三全”,是指对专利风险的管控要做到全方位、全流程、全时段。所谓“全方位”,是指在企业的技术研发、产品投放、市场拓展、商业合作、人才引进和流失等的工作中,都可能潜藏专利风险,因而在管控专利风险时,需要从这些方面全面梳理排查其中可能存在的专利风险。所谓“全流程”,是指在专利工作过程中,对于专利风险的排查、识别、应对等管理活动应当贯穿从研发立项、专利挖掘、专利布局到专利维护、专利运用等全过程,每个环节,都有因其业务重点不同而在专利风险管控的具体本内容上有所侧重。所谓“全时段”,是指企业对专利风险的管控,应当是一个持续不断进行的动态过程,惟其持续,方可提前预警、提早应对。
“四早”,是指对专利风险的管控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早解决。实现“早预防”,需要提前全面排查梳理专利风险源,针对主要的专利风险制定风险应对预案,同时早期采取风险规避举措。做到“早发现”,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专利动态、技术动态、市场动态的监视追踪机制和竞争情报分析机制,及早发现在企业的相关活动中潜藏的专利风险。做到“早处置”,要求企业对于发现的风险隐患尽早采取应急应对举措,能消除的消除,不能消除的,要提早做好应诉等风险应对准备。做到“早解决”,对于已经发生的专利纠纷,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总体商业战略及早制定解决专利纠纷的总体指导思想和应对策略,在与企业总体战略不发生原则性冲突的前提下,尽可能及早解决;如果久拖不决在某些情况下对企业有利,则另当别论。
“五环节”,是指专利风险管控过程的五个基本环节,即监视识别、预警管理、规避防范、应对化解、总结反思。在每个管控环节中,都要根据本环节的特点和重点,结合前述要求做好专利风险的管控。
(六)注重例行规范运作的原则
强调例行规范运作,意在强调企业专利工作的理想运行状态,在于以制度化、流程化的规范运作为基础,优质高效地处理好企业的常规专利事务,仅对于特殊的突发性例外事件进行特别的个案专门处理;同时也提示,运动式的专利工作开展模式,或者依靠个人魅力和能力的专利工作开展模式,可在专利工作导人企业的起步阶段作一时之用,但绝非长效的长久之计。
进行例行规范运作,也是有效提升企业专利工作整体质量和效率的可靠依托。无论是专利挖掘,还是专利申请事务,或是专利风险管理、专利维护运用,其间各项业务的特点各异、要求不同,均需要建立规范的操作流程和操作规则,将相关各项业务纳入规范运行的管理轨道。同时,企业专利工作与技术研发、市场运营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要实现其相互之间的紧密结合与有机融合,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之间长期的紧密协作和细致的具体工作,除认真做好日常的常规例行规范运作外,无捷径可循。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专利源于创新,创新生长于研发,因此企业专利工作的例行规范运行首先要实现与技术研发的深度结合。无论何种企业,其专利工作必须结合研发,建立与研发模型相匹配的专利业务模型,形成专利业务规范和流程,确保各项专利业务活动深度嵌入研发流程之中,植根于研发各个环节,并成为研发活动的输出成果,真正实现专利活动与研发活动融为一体。在实践中,专利活动与研发活动相结合已有为数不少的成功案例。国内外众多领先的高科技企业,将专利管理嵌入到集成产品开发( 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t,IPD)等优秀的产品开发模式和流程之中,通过流程的保障和控制,实现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环节,有不同的专利输入和输出,要求有专利工程师的介入,履行不同的工作职责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