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规避设计时企业应对专利侵权风险、降低研发费用、快速获取市场的一种有效方式。这种方式在国内外已经流行多年,对专利规避设计这种强调避开专利侵权风险为主要目的的设计方法中,已经形成了大量的实务经验,在此,我们总结我们这几年来在专利规避设计时的参考依据,以供大家共勉。
专利规避设计的策略:以产生周期为特征制定策略
由于专利规避设计需要企业投投入适当的研发力量,对于不同类型的产品,企业可以选择不同的研发方向和研发投人大小。亦即企业在进行专利规避设计时应根据产品的特性针对性的进行规避设计,一方面为了更好的节约研发成本,另一方面则是为配合市场策略获取更大收益。
①处于上升期的产品。
上升期的产品规避难度低、规避成功概率高、规避成功后的未来市场收益较大,企可以考虑投入较大研发力量。
同时,规避设计更加关注技术和市场因素,注重技术创新,注重产品性能的提升和完善,注意对技术趋势的把握并力争在未来的技术发展方向中占据一定主导地位。
在产品的上升期,往往存在多种不同技术路线的竞争空间,如果规避设计的方案非常成功,甚至会成为未来的主流技术路线。
②处于成熟期的产品。
成熟期萨品规避难度较大,规避设计主要在于保持企业的市场自由度,研发投入要适当。
同时,规避设计更加关注考虑市场的可接受性,着重在保持产品的主要使用性能和可靠性,注意控制技术改造成本和制造成本,规避设计的方式可考虑集成创新。
③处于衰退退期的产品。
衰退期的产品规避难度大,投入产出比较小,不必投入大量研发力量。另外,还需要考虑风险专利的剩余有效期限。基于成本的考虑,对于衰退期的产品往往不再进行规避设计。
多种专利规避设计的工作方法和流程
规避设计工作方法的核心应围绕如何使新设计不落人风险专利的保护范围开展。此处提供一种具体的规避设计工作流程,需要着重的执行如下流程:
①权利要求的解读。
进行规避设计,首先对风险专利的权利要求进行快速、清晰解读,在此阶段,即使权利要求有不清晰的地方,也仅需要根据专利本身的说明书的详细描述进行解释和定义明确,以便快速进行判断。基于此阶段对权利要求的解读,若很容易采取减少一个以上技术特征,或者替换一个以上的技术特征而得到明确不相同也不等同的新方案,即可成功获得规避设计。
在上述阶段,如果无法明确地判断出减少或改变技术特征后的新方案是否落人专利的保护范围,则需要深入、全面分析专利文件,以便明确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除了要认真解读专利说明书和附图外,还要调取专利审查档案,若有该专利被请求无效的,还要认真分析无效答辩档案内容。通过上述全面分析,可以全面确定权利要求的真实保护范围,尤其是其包含的技术特征的实际等同范围。
②专利规避的方式。
当清楚地界定风险专利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后,尤其是明确其中某些技术特征所排除的等同范围后,进一步可选择性采取以下四种途径进行规避设计:
◇ 找出或者设计出缺少一个以上技术特征的规避设计方案。
◇ 找出或者设计出包含一个以上不相同也不等同技术特征的规避设计方案。
◇ 借鉴未包含在风险专利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但已在专利说明书描述的实施例或者技术启示,进行规避设计。
◇ 使用在先技术作规避设计方案。
对于第二种途径而言,一方面,当权利要求的概括的内容未能涵盖所有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时,则这些“漏网”的实施例就不在风险专利保护范围之内,从而成为有效的规避设计方案;另一方面,说明书的发明内容所揭示的技术原理、理论基础或者发明思路,可能不会仅针对应说明书和权利要求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可根据风险专利所揭示的技术原理、理论基础或者发明思路进行再创造,找出完全不同于风险专利权利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规避设计。
对于第四种途径而言,与风险专利解决类似技术问题的在先技术,一般会出现在风险专利的背景技术描述中,或者出现在专利审查过程中审查员指出的在先引证专利或者术文献中,所述的在先技术完全可以作为规避设计方案或者启发进行规避设计。
③规避方案的风险排查。
在解读风险专利权利要求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方式获得规避设计方案后,虽然可有效地规避该专利的侵权风险,但企业还必须要考虑新方案是否会侵犯其他的专利权。
为此,企业还需要对规避设计的新方案进行专利风险的排查,若发现存在新的专利侵权风险,则需要继续进行新一轮的规避设计工作流程,如此反复,直到新的规避设计方案不存在专利侵权风险为止。